12月4日,安慶經開區圓夢新區,35歲的高偉龍像往常一樣忙碌。他身后是一家占地數百畝、落戶安慶四年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安慶常慶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車身、門蓋、側位、發艙、前后車架、底板等汽車部件。
12月6日,振宜汽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在加班加點趕訂單。 全媒體記者 路欣 攝
這樣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安慶,規模以上的有數百家。
這家企業的身后是合肥的上市公司常青股份,能夠為國內主要商用車以及乘用車廠家同時進行大規模配套的汽車沖壓及焊接零部件專業生產廠商。
這樣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全安徽有2300多家,還有7家整車企業。
將視野放大至長三角三省一市,整車企業61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超5800家,覆蓋了動力電池、車載芯片、自動駕駛系統等智能汽車零部件的全生態鏈,一家汽車整車廠可以在長三角4小時的車程內解決所有配套零部件供應。
“跨越式發展!”作為一名普通的汽車人,高偉龍切身感受到了汽車產業在長三角一體化宏偉戰略中的拔節生長。
向“新”求變
蓄勢待發
2009年,高偉龍從學校畢業,學汽車制造專業的他在校招中被早早“搶走”,來到了蕪湖,走進了奇瑞汽車。
那一年,是載入中國汽車發展史的一年——中國汽車年產首次突破1000萬輛,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當時安徽就江淮和奇瑞兩家整車企業,汽車制造專業人才緊缺。”高偉龍回憶,“那時候根本沒有老員工,我是實習生的時候就要帶實習生。”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也在這一年,高偉龍從奇瑞出走,來到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哪吒汽車的母公司。
那一年,比亞迪推出了搭載第三代DM魂動技術的全新一代唐,還未迎來高光,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銷冠被特斯拉摘走;蔚來剛剛下線首款量產車型ES8,還未來到安徽;廣州誕生了小鵬,并上線首款量產車型G3,廣汽也推出了新能源品牌;在北京的理想,發布第一款車型ONE;長安汽車與華為、寧德時代合作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阿維塔上市......
新能源汽車市場,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百舸爭流
乘勢而上
長三角,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面對汽車這個“工業中的工業”,“有望彎道超車”的新能源定是奮力搶抓:
安徽將汽車產業作為了本省的首位產業,在全國率先啟動地方立法,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促進條例》;江蘇發布了《關于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浙江寧波在《關于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車之城的若干意見》中,明確發布24條政策固優勢補短板;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貫穿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開展繪制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圖譜、產業聯盟等載體建設、產學研合作和聯合攻關、開展要素對接活動、支持人才需求和融資需求等重點任務;三省一市達成的一批合作事項中包括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一張網,加快推動長三角新能源充換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安慶也在乘勢而上,致力成為安徽省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的第三極:“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設產業鏈高效協同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大整車企業引領培育力度,帶動汽車零部件和汽車電子發展,建成千億產業集群;幾乎每年出臺一版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的相關政策,例如《安慶市工業提質擴量增效倍增行動計劃》《安慶市汽車千億產業引領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整車與關鍵零部件協同發展的格局逐漸形成,在江淮、振宜、雷薩三大整車企業之外,聚集了動力電池(國軒、永恒、華霆等)、驅動電機(天宇、中磁等)、電控系統(振昌等)、充電樁(摯達、特來電等)、換電站(江宸、正太、智行等)、毫米波雷達(楚航等)、導航定位(大有時空等)等,還有環新、新富、匯通、安簧、愛信等一大批優勢零部件企業......
合力破圈
勢不可擋
2021年比亞迪牽手合肥,吉利、上汽、江淮等傳統車企,蔚來、理想、哪吒等新能源汽車品牌,以及極氪、星途星紀元、智己等“新勢力”都在長三角的舞臺上競相綻放光芒。
“卷技術、卷性價比、卷營銷。”高偉龍所在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全面爆發,他自己在“卷工作”的同時,也進入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制造專業深造,他說,“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確保跟得上行業的飛速發展。”
那一年的3月,上市公司合肥常青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落子安慶經開區成立安慶常慶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甚至來不及新建產房,租賃1.7萬平方米廠房,立即上馬了乘用車車身及關鍵零部件輕量化生產線項目及汽車車身焊接件生產線項目。
兩年之后的2023年3月,再投資9億元,年產30萬臺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車身結構件智能制造項目開工。這次拿地116畝,自建廠房,建起了ABC大沖自動化生產線各兩條、四門二蓋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一條,產品依舊是汽車零部件。
也就是在這一年,安慶汽車全產業鏈營收突破1000億元。一年后的2024年3月28日,安慶常慶汽車部件有限公二期項目投產。幾乎同時,又投資52億元,拿地523畝,三期項目——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車身覆蓋件智能工廠項目動工建設。短短三年,從最初的租賃廠房過渡,到自建工廠,再到強勢擴張,從最初的10萬臺套產能到如今的570萬臺套產能。
今年11月份,高偉龍離開嘉興來到安慶,成為安慶常慶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管安慶基地的生產經營,在完成今年2.5億元年度目標的基礎上,力爭2025年翻一番。
也是在11月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消息,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同時也是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而過去一年,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總產量達到344.6萬輛,占去年全國新能源汽車958.7萬輛總產量的比重達到39.9%,也就是說全國每生產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4輛來自長三角地區。而安徽,每4輛出口汽車中,就有1輛“安徽造”,每生產10輛新能源車,約有1輛“安徽造”。而安慶,正信心滿懷地朝著2000億元的產值、50%的本地配套率邁進。
( 全媒體記者 江露露)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