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班主任34年,其中在農村17年。30多年的潛心教學,從鄉村中學到鎮上中學再到市區中學,胡志誠獲國家級教學專利證書一件,5次獲省廳級表彰,14次獲市局級表彰,縣級、校級表彰累計近30次。他是領導眼中的敬業好班主任,同事眼中有激情有情懷的好榜樣,學生眼中嚴格又溫情的好老師,家長眼中值得信賴的教育者。
因為熱愛 所以幸福
2019年10月12日,上完上午最后一節課的胡志誠癱坐在椅子上,兩條腿突然像踩在了棉花上,抬不起也邁不開。同事立即陪著他就近來到學校旁的診所,醫生一瞧,要求立刻轉院。早在9月份,妻子就注意到他沒精神,多次催促他請假去看醫生,面對高三一環套一環的復習,胡志誠總是推脫:“沒事,應該是最近工作太累了,休息休息就會好的。”安慶市立醫院緊急會診后發現他的十二指腸大面積球狀潰瘍,因長時間大量出血,血色素不到正常值的一半,情況危急!經過兩天高強度多維度的治療,胡志誠才逐漸緩過神來。
擔心進度,牽掛畢業班,操心學生和班級,在入院的第四天,胡志誠“無視”主治醫生“近期不能勞累”的醫囑和校領導“必須好好休整兩個月不要談工作”的要求,悄然出現在課堂上。“老師,謝謝您!”學生們看到胡老師缺乏血色的臉龐,雙眼噙著淚水。隨后的課堂格外安靜,此后的半個多學期里,班上沒有一個學生遲到,沒有一例違紀。
1989年,胡志誠從教學生涯的第一站宿松縣壩頭中學開始當班主任,2006年進入安慶石化第一中學任教后,他最大的愿望仍然是當一輩子班主任。教師要有幸福感,班主任更需要幸福感。“三尺講臺,三千桃李,英才濟濟才是人生最向往最幸福的事”。胡志誠覺得,只有感受到做教育的幸福,才能談得上情懷。
2021年春節,已經是理科實驗班班主任的胡志誠又扛起年級組組長的重任,帶領高三年級做好復習工作。學生的要求、老師的要求,胡志誠樓上樓下不停穿梭,每天在校園里都要走兩萬步。2022年10月,組織上希望胡志誠能出任安慶市物理教研員,因為舍不下學生,胡志誠選擇了堅守三尺講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母親性格過于柔弱,繼父酗酒呼朋喚友來家中打麻將。面對母親的眼淚和繼父的武力,王力(化名)逆反心理嚴重,長期沉迷網絡、夜不歸宿,染上一身江湖習氣,離家出走成為常態。在又一次的離家出走之際,胡志誠在征得家長的同意后將王力帶回自己家中。
和胡志誠共處的第一周,王力坐臥不寧,老想著網吧和他的社會朋友,胡志誠不慌不忙地和他聊新聞聊游戲;第二周,王力倒不想著往外跑了,無聊的時候就翻翻書,胡志誠也不談學習,跟他說起了為人處世和潔身自好;第三周,王力開始愿意做點作業,胡志誠也開始備課、上課、改作業,王力發現平淡、有追求的日子原來也有點意思;終于,在第四周,他主動要求回家,保證自己會和父母和睦相處、認真學習。
兩年以后,王力在高考中取得了600分的好成績,曾經的“問題少年”開始了陽光新征程。
“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胡志誠相信真心能夠感化每一個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有問題找“老胡”
小華(化名)是個愛美的女生,把校服視作“美麗之敵”,在班主任第四次發現她沒有按照要求穿著校服時,一句“狗拿耗子”把年輕的班主任堵得難受。胡志誠接手了這事,發揚”磨”的功夫,兩個小時和風細雨的聊天,小華向班主任真誠道歉,改正了自己的行為。
胡志誠的班會課永遠是開放的,每當主題班會的時候,總會有年輕班主任悄無聲息地坐在班級后面。年輕班主任遇到管理難題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想到“老胡”,胡志誠更是知無不言,助力年輕班主任成長。
從2012年到2023年,胡志誠連續12年入選安慶市命題專家組,連續12年參與高三畢業班的命題工作,常年參與撰寫命題報告。在教學方面,胡志誠更是發揮傳幫帶作用,帶領青年教師不斷進步。作為物理教研組組長,他與徒弟自制教學裝置,獲得國家級專利證書。新課程比賽胡志誠帶領本校物理組從校級一直比到省級,正在進行的2023年新課程比賽,石化一中物理組又有林云強和陶源兩位教壇新秀順利入圍。
【點評】
胡志誠自1989年踏上工作崗位,擔任班主任34年,一直奮斗在教學第一線,對教師這份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真心與關愛讓他在班主任崗位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也獲得了同事的尊敬和學生的敬愛。胡志誠是安慶優秀教師的代表,也將激勵安慶全體教師向他學習,為加快打造教育名城、建設現代化美好安慶貢獻重要力量。
□安慶市委教育體育工委書記、市教育體育局局長 王良宜
鏈接 安徽省教育發展基金會(英文譯名為:Anhui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縮寫為AEDF,以下簡稱基金會)是省政府批準、省教育廳主管、在省民政廳登記設立的省級教育公益慈善組織。基金會堅持高標準、專業化、節約型建設,聚焦學生和教師兩大核心服務群體需求,研究謀劃了一系列公益資助項目。同時,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支持優秀教育資源引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扶持重點學科,開展教研合作與交流,努力促進我省教育和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 沈思佳)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