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盛是“95后”,蕪湖市灣沚區(qū)人,畢業(yè)于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yè)。“專科畢業(yè)生找工作想的就是‘對口’,我就去了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汽油車那邊實習”。
2016年底,徐本盛和其他多名新入職的員工在人事處那等待最終的分配去向,但遲遲等不到結果,看著其他新員工接二連三紛紛分配走了,他有些心慌著急。“我和另外六名同事是最后一批被叫到的,當?shù)弥テ嫒鹦履茉磿r,我們激動地一下站了起來,不約而同地歡呼鼓掌,雖然當時我們對新能源還一無所知,但我們喜歡新興的領域,這可能就是年輕人的特性吧”。
徐本盛成了新能源汽車總裝調試的一名調整工,和六名同事分配在同一個調試工段上。新能源電路系統(tǒng)和電子元件對學油車出身的徐本盛來說,完全是陌生的,在師傅也就是工段長的指導下,他刻苦鉆研,認真學習,“每天下班后,我都要學習電路圖和元件圖,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翻閱書籍或者上網(wǎng)查找資料,上班之后再進行實車比對。很快,我就熟練掌握了電路知識,并對車上眾多的電子元件了然于胸,每個零件該如何裝配、拆解和修理都知道”。
2017年6月的一天,師傅對他說,“你的性格跟其他幾個人不一樣,你不太善于溝通,不適合走管理路線,屬于埋頭干活型的,今后可以走技術路線”。在師傅的幫助指導下,徐本盛參加了公司電器小組培訓班,還有各種內部的技能競賽,“通過在培訓、比賽和實踐中的不斷摸索和進步,我慢慢成長起來了”。
天道酬勤,付出終有回報,一年后,在全國第五屆汽車(新能源)裝調工職業(yè)技能競賽中,徐本盛喜獲一等獎,并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次年,公司為他成立了“徐本盛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匯聚了焊接、電器設備等方面的大師,通過這個平臺把大家融入在一起,互幫互學,共同提升”。2021年,徐本盛被評選為“安徽工匠”;2022年,他又當選為“安徽省勞動模范”。現(xiàn)在徐本盛成了別人的師傅,帶了十多個徒弟,“其中有三人在不同級別的技能大賽中獲獎,在公司里的待遇都很好”。
在徐本盛看來,車上出現(xiàn)的問題,能夠通過電腦快速識別出來,解讀出它的故障原因,“但維修還是要我們去解決,造車的科技在不斷發(fā)展,我們也要跟著發(fā)展,一旦我們停止不前,就解決不了新問題”。徐本盛說,奇瑞新能源汽車從最初的“小螞蟻”到現(xiàn)在的“eQ7”,與其相配套的電路化、集成化,都在不斷迭代更新,我們必須要跟得上。
作為師傅、前輩,徐本盛在自身發(fā)展提高的同時要傳幫帶,“只要他們愿意學,我就愿意教,把他們教出來,我會感到很驕傲,奇瑞新能源對員工的培養(yǎng)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程序,比如通過內部和外部比賽,讓新人在比賽中得到提升,獲得存在感和自豪感”。
每個月徐本盛也會碰到幾個搞不明白的技術難題,但他并不擔心,會向師傅或供應商請教, “學無止境,我一直都在學習的路上”。
□本報記者徐徐、程榕娟,通訊員王小明、李瑾英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