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在安徽醫科大學宿舍區里溜達回來的張永華走到28棟電梯前,拿出手里的卡按在電梯上,只聽“滴”的一聲,電梯打開了。“這多虧了小區加裝的電梯,回家再也不用爬樓梯了。 ”張永華笑著說。
今年70歲的張永華是安徽醫科大學退休教師,家住六樓,上樓難一直困擾著老人。 “年輕時還好一點,年齡大了確實不太方便,尤其是買菜買米上樓的時候。 ”張永華說,自己在這個小區住了幾十年,早已習慣周邊的環境,現在退休了,更不想搬出去。安裝的電梯給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每天都會下樓曬會兒太陽、遛個彎兒。
安醫大宿舍區地處合肥市蜀山區三里庵街道,小區建成已有20多年,八成以上為六七層的多層住宅。住戶大都是退休教師,年紀最大的90多歲,最年輕的也有60歲,沒有電梯,上下樓很不方便。 2018年11月,由蜀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和三里庵街道指導,安醫大離退休教職工黨委牽頭,以各樓棟黨支部為單元,召開居民會議,共同協商議事,率先在28棟、29棟住宅樓完成加梯工作。
“如果不是加裝電梯,不光鋼琴抬不上來,我們老兩口過兩年爬不動樓梯,也準備把房子賣了。”60多歲的顧建新正在陪著孫女彈奏鋼琴,他笑著說,“今年初電梯裝上,我家五樓的房子從老舊房變成舒適的‘養老房’,我們老兩口也能安心住下去。 ”
說起電梯的安裝,顧建新不但感謝社區居委會和施工單位做了大量工作,還有鄰里們的理解支持。
去年,顧建新所在的29棟樓居民,在協商的基礎上達成一致,“一、二樓不出錢,三樓每戶拿出1萬多元,四樓2萬多元,我們五樓3萬多元,電梯一加,方便了生活,幸福感一下上去了。 ”
截至目前,該宿舍區已有6部電梯投入使用,4部電梯正在施工安裝,占宿舍區單元樓總數的四分之一,惠及居民170余戶、300余人。
“我們堅持居民自愿協商原則,只要整棟有八成住戶達成一致,就可以加裝。每棟加裝電梯造價50萬元,政府補貼20萬元,采取階梯式分攤費用。”蜀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住房保障科副科長湯曉燕介紹,2016年3月,該區制定《蜀山區2016年既有建筑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實施加裝電梯試點工作。 2017年6月,在試點基礎上出臺《蜀山區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暫行辦法》,拿出政策和資金鼓勵既有建筑加裝電梯。
“實施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對于完善住宅功能,改善居住條件,方便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出行,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湯曉燕說,蜀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籌協調供電、供水、供氣等部門,確保電梯加裝施工順利開展。
截至目前,合肥市蜀山區已累計申請加裝電梯102部,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40部電梯已投入使用,47部電梯正在施工,15部電梯正在備案。涉及建設資金約5000萬元,惠及居民1300余戶、3000余人。( 記者 湯超)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