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走進安徽省蚌埠高新區,處處見綠、步步是景,每一眼的定格都是綠色的綻放。在這里,綠色,不僅裝扮了城市風光的“面子”,更充實著高質量發展的“里子”。
走進位于蚌埠高新區的蚌埠依愛消防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展廳里,J-EI9052火災顯示盤、J-EI8086Ex型火災聲光報警器、EI-8300型防火門監控器等一個個自主研發的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琳瑯滿目。
蚌埠依愛消防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展廳里展示的消防產品。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近年來,該公司不斷優化產品質量,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不斷淘汰高能耗設備,優化生產流程。
“以前對產品進行涂層處理時,需要用蠟液,這就需要用浸蠟機,能耗非常大。”該公司研發部副部長蔡加星表示,“隨著技術升級,我們引入了先進的UV噴涂設備,配上自動化的生產線,就可以精準控制涂層時間、面積、厚度等,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p>
在蚌埠高新區,依愛消防并非個例。截至目前,蚌埠高新區共有綠色工廠36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14家、市級15家。
當工業領域加快綠色轉型升級成為園區企業普遍共識,蚌埠高新區改寫了工業發展的傳統劇本,在江淮大地豎起綠色發展的新標桿。
如今,這個曾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園區,不僅成為國家級減污降碳試點園區,也是省級碳達峰試點園區,更是在2024年年底成功躋身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
一個個響當當的“綠色榮譽”,能鐫刻在蚌埠高新區的發展“成績單”上,背后離不開園區智慧管理的“碳”索與創新。
俯瞰蚌埠高新區企業在屋頂安裝的光伏板。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在蚌埠高新區能碳管理平臺,數據工程師們在對接入平臺內的企業發電量、減碳量等各項能耗數據進行實時監控,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
“通過這個軟件系統,我們可以實時收集接入電站的運行數據,實現光伏電站建設單位、用戶單位的一體化調度,同時利用后臺算法模型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幫助企業有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卑霾焊咝聟^能碳管理平臺運維工程師黃開瑞說。
除了宏觀的智慧網絡,蚌埠高新區的逐“綠”之旅,還落實到一廠一樓的細節之中。
記者在蚌埠國顯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棟棟高顏值建筑物上,附著了一片片與建筑完美融合的光伏板。它們向外界不斷汲取能量,轉化為電能。
“通過在辦公樓墻面安裝光伏幕墻,在屋頂安裝多晶硅光伏組件等,可實現年平均發電量240萬千瓦時,年節約標煤294.96噸?!卑霾簢@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此外,該企業還實施完成壓縮機余熱回收、高效照明、全封閉循環水系統等10余項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工程,廠區循環水重復利用率達98%以上。
蚌埠國顯科技有限公司建筑物外立面安裝了光伏幕墻。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而放眼整個蚌埠高新區,通過加快推進清潔能源發展,組織實施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全區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超100兆瓦。
蚌埠高新區科技經濟信息化局負責人張璟煜表示,這樣的“精打細算”,推動了園區內產業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為主要經濟增長力的綠色產業集群轉型。
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蚌埠高新區,把節能減排的“施工圖”繪就成“實景畫”,讓綠色不僅成為幸福生活的動人底色,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色彩。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