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現場。
腦卒中又叫腦中風,也稱腦血管病,它是一種突然發生的腦血管循環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兩大類型,是我國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和復發率很高的疾病之一,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
10月29日是第19個“世界卒中日”。在“世界卒中日”當天,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內科腦血管病介入診療科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朱余友;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管護師、腦心健康管理師郭玲玲來到“蝸殼健康課”直播間,告訴大家如何知己知彼、早防早治。
卒中發生時可以出現頭暈、頭痛、言語障礙、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等癥狀,為了能簡單快速地識別腦卒中,郭玲玲老師在直播中推薦“BEFAST”口訣或“中風120”口訣迅速識別卒中。“BEFAST”口訣為:B(Balance)指喪失平衡或下肢無力;E(Eyes)指視物改變;F(Face)指口角歪斜;A(Arm)指手臂抬起時雙側力量不一致;S(Speech)指說話含糊不清,語言理解或表達困難;T(Time)指時間。“中風120”口訣為:“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現單側無力”;“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郭玲玲強調,如果有以上任何一個癥狀突然發生,則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撥打急救電話,把握好最佳治療時機。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以及長期吸煙、酗酒、缺乏鍛煉、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易患腦卒中。對于這些人群,朱余友主任推薦進行相關檢查以全面評估健康狀況和潛在風險。進行血常規檢查:了解有無貧血,血小板水平;血脂檢查:檢測血脂水平,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總膽固醇水平;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必要時進行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檢查;血同型半胱氨酸檢查,了解有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腦血管檢查,最常用的是頸部動脈彩超,明確是否存在腦動脈斑塊,狹窄程度以及斑塊的穩定性,必要時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心電圖檢查,必要時還需要進行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檢查。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發生了腦卒中怎么辦?
專家介紹,患者在發病后要立即送達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或卒中中心,得到及時規范的治療,可增加恢復的機會,提高生活質量。所以在發現患者出現腦卒中癥狀后,患者或者家屬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告知醫護人員患者的癥狀和所在的具體位置,留好聯系人和聯系號碼,保持電話通暢,以便急救人員能夠隨時聯系到您,并指導您進行初步處理。其次,采取初步急救措施:將患者放置在平躺位上,頭部稍微抬高一些、松開患者的衣領及腰帶,保持呼吸通暢。如果患者出現嘔吐癥狀,應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并及時清除口鼻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另外,在急救人員到來之前,應避免隨意挪動患者,以免加重病情。如果需要移動患者,應盡量在擔架上水平移動,避免背起患者進行走動。有監測條件的患者,可以進行血壓、血糖、心室率的測量,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意識狀態、呼吸情況等,并及時向醫護人員匯報。到達醫院后,就診科室為急診科,進入醫院的腦卒中綠色通道快速救治。
缺血性腦卒中的急性期救治通暢閉塞血管主要有兩種治療方式。第一種是通過溶栓藥物溶解血栓,主要是針對小動脈閉塞的患者,常用的藥物有阿替普酶、替奈普酶、尿激酶。第二種是通過手術的方式把血栓取出來,再通血管,主要針對的是大血管閉塞的患者。無論是靜脈溶栓還是手術取栓,都是越早進行效果越好,越早進行風險越小。
秋冬季如何預防腦卒中?
兩位專家在直播中向各位網友介紹了預防腦卒中的幾大措施。這些措施分別為定期檢測血壓、血糖、血脂,心臟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化治療,降低腦卒中的發病風險;改變生活方式合理飲食:飲食應以清淡為主,戒煙限酒并進行適量運動、控制體重;保持情緒穩定,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定期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避免長時間連續工作或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注意居家和工作環境的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傷害的發生,以減少腦卒中的誘因。通過這些措施的綜合實施,可以顯著降低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另外,氣候變化是誘發腦卒中不可忽視的因素。約有一半以上的患者,發生在秋末冬初氣候驟變的時候。有研究發現,當氣溫每下降1℃的時候,患腦卒中的風險會增加1.1%,患卒中死亡風險會增加1.2%,所以說我們在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要注意防寒保暖,監測血壓,避免我們的血壓波動過大。
直播中,兩位專家還為大家帶來腦卒中疾病的用藥、相關手術的治療與恢復等知識。本次直播,也吸引了廣大網民的互動與參與,不少朋友在直播間里向兩位專家進行提問,得到了專業解答。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為了傳播大家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健康知識,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自主打造了“蝸殼健康課”健康傳播品牌,后續將以短視頻、直播、圖文等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出系列健康科普,為大家的健康保駕護航。
合肥通客戶端-
合報全媒體記者 詹慈媛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