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文(中)援疆期間和學生合影
從教三十余年,葉東文扎根鄉村教育一線,曾在涇縣多所偏遠中小學校任教,2018年11月,他來到涇縣稼祥中學(教師進修學校)掛職師訓處副主任。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他跟隨我省援疆支教隊伍赴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支教。2021年10月,他申請二次援疆,開啟了為期三年的支教生涯。四年援疆期間,他一如既往地熱愛教育事業,做教學“名師”,更做育人“明師”。
與薩拉姆的師生情
2020年9月,葉東文被安排到皮山縣第三寄宿制中學初中部八(5)班任教數學課。很快,他了解到班級的課堂紀律和學習成績落后于整個年級。班上,一個讓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紛紛感到頭疼的學生薩拉姆調皮搗蛋,課堂上不僅干擾其他同學聽課,還影響教師正常教學。葉東文多番耐心教育、嚴厲批評、請校領導管教都不管用,薩拉姆反而更加肆無忌憚。那一刻,葉東文意識到自己面臨從教生涯的一次考驗。
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讓葉東文堅信:親其師,而信其道。好的教育一定是先有愛的傳遞、心靈的溝通,才能傳道、授業、解惑。要想改變現有的師生關系,必須走近他、了解他、關心他,慢慢取得他的信任,讓他打開心扉,找到學習的動力和方向。葉東文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在走廊、樓梯口、辦公室找薩拉姆談心。一開始薩拉姆總是沉默,葉東文就想辦法找到其同村同學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得知薩拉姆生活在一個家庭經濟困難的重組家庭后,葉東文開始呼吁全班同學給予他關心和幫助。漸漸地,薩拉姆的課堂表現有了好轉。
“我還要幫助他轉變學習觀念、端正學習態度、走進課堂、融入班集體”。葉東文在班級對薩拉姆取得的每一次進步進行表揚;召開班委會,提出接納、團結、幫助、關心、愛護薩拉姆;同時,對薩拉姆的行為賞罰分明,讓他認清好壞對錯。當薩拉姆第一次開口說“老師好”,被獎勵了一盒牛奶;當他第一次主動打掃班級衛生,被獎勵了一個蘋果;當他安靜地上完一節又一節課,文具盒里的學習用品也被慢慢配齊了......2021年4月,學校實行分層教學,葉東文不再擔任薩拉姆的數學老師,他找到辦公室將葉東文緊緊抱住。葉東文結束第一次援疆離開,薩拉姆趴在課桌上流眼淚。如今,薩拉姆就讀于皮山縣一所職業學校。葉東文說,“沒有輟學就好,希望他以后能學會一項技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援疆期間,葉東文看到很多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堅信“只要用心,一定能找到辦法”。在他看來,作為教師,要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尤其關注那些特殊學生群體,幫助他們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調動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打開他們心靈的窗戶,開闊他們的視野,積極而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謝謝老師沒有放棄我,指導我的數學從50分進步到70分”“很幸運成為您的學生,讓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學生們在感謝信中寫道。
“輸血”還要“造血”
今年6月,皮山縣2024年初中數學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落下帷幕,經過激烈角逐,該縣6位教師勝出。其中,葉東文參與指導的皮山縣安徽實驗學校教師陳檬檬獲得一等獎,茹則古麗·阿卜杜艾尼獲得三等獎。“喜報”發出后,葉東文同時收到陳檬檬和茹則古麗·阿卜杜艾尼發來表達感謝的信息。“六位老師獲獎,我們學校就占了兩位。”得知自己的徒弟獲獎,葉東文很開心,也很驕傲。他全程見證了兩位青年教師從教學設計、教案撰寫、課件制作到反復磨課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進步。
“來邊疆支教,既要‘輸血’還要‘造血’,在做好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好‘傳幫帶’工作”。來到皮山縣安徽實驗學校后,葉東文發現該校數學師資欠缺、學生數學基礎薄弱,便開始認真謀劃師徒結對工作,主動承擔起培養青年教師的任務。葉東文主動和他們溝通交流,在了解學情的同時,邀請他們到自己的課堂聽課;經常一起研討聽課和上課的心得體會,探討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效果的優缺點;幫助他們完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指導他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開課、示范課、優質課評比和論文撰寫等教科研活動。漸漸地,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學校有了一支帶不走的優質生力軍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一名教師的幸福觀
“轉眼間,四年的援疆支教工作結束。四年來,克服了許多困難,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收獲了特別多的感動。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戴和尊敬,感受到他們的純真和善良,體會到援疆支教的重大意義。和質樸的邊疆教師真誠相待、和諧相處,生動詮釋了民族團結一家親。深入參與文化潤疆工程,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了貢獻。”今年暑期,葉東文的第二次援疆畫下了句號。返程前,皮山縣安徽實驗學校向該縣教育局遞交了關于葉東文繼續留任開展援疆工作的報告,以及該校學生親筆書寫的挽留信。“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如果組織批準,我會毫不猶豫地再次援疆。”葉東文表示。
去年5月,葉東文在皮山縣安徽實驗學校教研和師德師風培訓活動中,給大家講了一堂題為《做一名幸福的教育工作者》的課。在他看來,身為教育工作者本身就很幸福。課堂是教師的幸福之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方能贏得尊重、收獲幸福;為他人創造幸福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只有教師具有職業幸福感,才能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帶出一批幸福的學生。學生學有所成,是教師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大的幸福。”葉東文說。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