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驚蟄節令的到來,春天的腳步也開始加速了。剛剛結束的這個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哪些天氣讓你記憶猶新?是冷到極致,還是暖到離譜?是暴雪中前行,還是凍雨中凌亂?
氣溫相較常年變化不大
但降雨量不容小覷
數據顯示,冬季安徽省平均降水量241毫米,較常年同期(146毫米)偏多近七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多,僅少于2019年(262毫米)。大別山區、江淮之間南部及沿江江南250~387毫米,其他地區大部100~25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偏多二成以上,其中沿淮淮北異常偏多1~2.2倍。12月和2月降水量分別偏多五成和1.4倍,其中2月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1月偏少一成。首場暴雨出現時間為2月21日,較常年3月31日提前39天,為1961年以來第三早。
此外,從日照情況來看,冬季全省平均日照時數404小時,較常年同期(360小時)偏多一成。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321~400小時,其他地區400~509小時。與常年同期相比,全省普遍偏多,其中淮北西部、江淮之間中部部分地區偏多兩成至三成。
三次寒潮強勁
雨雪冰凍“添堵”
回顧剛剛結束的這個冬季,我國經歷的寒潮次數偏多,實力強勁,同時,春運期間的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也讓人印象深刻。
2023年12月中旬,冷空氣接連來襲開啟了冬季的寒冷記憶。
據悉,今年冬季,我省先后出現10次較強冷空氣過程,其中12月14日至16日、1月31日至2月1日及2月19日至22日出現大范圍寒潮。12月14日至16日全省平均最低氣溫48小時降幅為8.4℃,其中沿江江南達10~14.5℃,最大黃山光明頂24.2℃,為全省歷史第二(最強降幅24.7℃,1997年11月15日至17日)。全省67個縣(市)出現中等以上強度冷空氣,其中33個達寒潮,綜合強度指數為2.074,達區域寒潮等級。
冬季還出現3次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過程,分別為12月14日至16日、2月1日至6日、2月19日至25日。
平均氣溫春季偏高
變化幅度較大
“3月11日最高氣溫21℃!”看到天氣預報之后,合肥經開區的儲女士嚇了一跳,“春天真的要來了”。
省氣象臺預報,3月7日開始我省氣溫逐漸回升,11日后全省最高氣溫普遍20℃左右;未來一周全省以多云到晴天氣為主,僅10日江南部分地區有小雨。
回顧2月,我省冷暖起伏大,1日至6日和19日至25日出現兩次全省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1日至6日過程對冬小麥基本沒有影響,僅部分田塊出現濕漬害;但是對江淮地區油菜影響較大,尤其是晚弱苗、早播以及前期生長過旺的油菜遭受凍害;此外,江北部分地區積雪量大,部分溫室大棚倒塌,同時持續寡照高濕天氣對設施蔬菜瓜果品質不利。
19日至25日過程有效遏制了冬小麥旺長、補充了農田水分,降低了病蟲基數,利于冬小麥后期生長發育。部分晚弱苗和前期旺長油菜受到輕度凍害。部分老式鐵管結構大棚因除雪不及時出現大棚倒塌。持續低溫寡照天氣致使果蔬遭受輕度凍害。低海拔茶園已進入春茶葉芽萌動期,此次持續低溫過程造成部分抗寒性較差的早熟品種茶樹輕至中度凍害。
今春是否有倒春寒
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省氣候中心預計,春季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略偏高,氣溫變化幅度較大,有倒春寒,出現春霜凍的風險較大,建議各地做好凍害防范。
根據預測,春季降水仍較常年偏多,沿江江南有連陰雨,建議及時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防范濕漬害。進入春季,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大風、冰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將逐漸增多,要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信息,做好防范工作。此外,春季霧、霾間有發生,有關部門和公眾應關注氣象預警信息,注意出行安全。(記者 何珂)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