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徽省2024農民春晚》在安徽合肥錄制完成。據悉,舉辦到第三屆的安徽農晚已成為展示全省“三農”發展成就的品牌窗口、傳播江淮特色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文化名片。
新時代農民和“三農工作者”成晚會主角
今年的農民春晚,扎根鄉村的“皖美村支書”和“皖美新農人”代表來了;因唱歌走紅網絡的宿州市靈璧縣農民李桂芹來了,現場獻唱愛國歌曲;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科技學院的教授們從科研室走上舞臺,唱響《送你一朵小紅花》。
本屆安徽農晚特別設置了主持人互動環節,將東北雨姐、張秀秀、黃琴等優秀的三農創作者請到了臺上。來自東北、皖北、四川的她們,分享了各自家鄉的過年習俗、特色美食和鄉村日常生活。
來自全省的16位家鄉推薦官——合肥、亳州、宿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等16地市的主持人還專門準備了年貨。安徽各地的美食特產琳瑯滿目,土色土香,不僅展示了地方特色,也讓現場觀眾一飽口福。
歌舞節目唱出鄉音展示風采
“和美鄉村,魅力無限。和是盛世歡歌,美是樂享豐年。”整場晚會在《和美鄉村》歌聲中拉開序幕。這首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題曲由童聲歌謠引入,層層推進,歌曲節奏明快、氣氛熱烈,表現出嶄新的三農幸福景象。
安徽農晚的幾位老朋友也再次登臺獻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陳思思帶來精彩歌曲《又是艷陽天》《逐夢圓舞曲》;云朵、云飛也分別演唱《化風行萬里》《媽媽》和《云在飛》《我要帶瓶好酒回家》。來自六安的青年歌手陳麗媛為大家送上一曲《又是一年春來到》,春意盎然,共譜江淮沃野嶄新篇章。
村歌交響和電影歌曲聯唱節目,讓觀眾們感受到了農人對土地最深沉的愛,也有著時代賦予的活力,展現著鄉村振興的新氣象。一路走來,一代代人扎根沃土,繪就出一幅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鋪就出一條熠熠生輝的幸福路。
戲曲非遺璀璨綻放譜新篇
今年的戲曲表演可謂是精彩紛呈,安徽農晚邀請到4位“梅花獎”得主:韓再芬、孫娟、吳美蓮、李敏。不僅有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的精彩演繹,還有昆曲《游園驚夢》、越劇《孟麗君》、滬劇《燕燕做媒》、黃梅戲《鬧花燈》的長三角戲曲聯唱表演。
阜陽臨泉被稱為中國雜技之鄉,有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泉雜技。演員們帶來的舞蹈雜技《打谷場上》,就把新的元素注入了這項古老的民間藝術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花鼓燈”也被搬上了農晚舞臺,花鼓燈節目《大花場》是四代非遺傳承人同堂共同演繹,其中年紀最大的表演者婁樓今年已經80歲了。花鼓燈表演在賡續文化薪火中煥新的非遺氣韻,引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
音樂說唱《安徽真精彩》、情景小品農行《一家人》等語言類節目也生動展現了安徽“三農”發展的新成就,彰顯了新時代農村、農業、農民的嶄新面貌。
據介紹,本屆安徽農晚突出展現團圓喜慶歡樂祥和的鄉村年味,描繪徽風皖韻和美鄉村的時代畫卷,彰顯農業強國新征程中的安徽力量。為豐富晚會呈現形態,提升節目的沉浸式感染力,導演組還在皖北、皖東、皖南,三處設置和美鄉村分會場,采取提前錄制的方式,展示安徽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過程中的特色亮點,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推進安徽現代農業高質量的創新舉措。(記者 謝蕓 劉玉才)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