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打破青年人才流失困局,歙縣從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入手,立足“找得到家、在家發展、樂在家中、共謀家事”四個方向,扎實推進青年人才工作,讓歙縣籍旅外游子樂于回“家”,為該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團建引領激活青年組織力,讓青年找得到“家”。團歙縣縣委緊盯非公企業領域團建,建立非公團支部148家,覆蓋制造、文旅、農業、高新技術等行業。探索行業建團新模式,成立歙縣建筑業協會團支部等行業團支部,加強行業團組織引領作用;發掘新興領域建團新方向,成立歙縣新芽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團支部;拓展樓宇建團新業態,成立該縣頤高雙創中心團支部,服務青年創業發展。
人才培育激發青年創造力,讓青年在“家”發展。團縣委聯合縣委組織部、縣人才辦,連續兩屆開展“最美青農人”培育工作。推動四十余家企業設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習崗位,開展“家燕歸巢”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選聘一批基層兼職團干,為全縣54個村(社區)配備了大學生兼職團組織副書記。
聯誼沙龍展示青年凝聚力,讓青年樂在“家”中。團縣委創新打造“歙才徽聚 青春有約”青年交友品牌,推出圍爐煮茶、博物館奇妙夜、劇本殺等活動。開展創業沙龍、“青年人才說”等活動,講好歙縣青年人才的創業故事。常態化開展“歙采繽紛 一起Young”青創市集,多維度激發青年活力。
社會團體提升青年向心力,讓青年共謀“家”事。團縣委成立縣青年創業者協會,吸納會員八十余人,為青年創業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務。成立縣青年志愿者協會,吸納青年志愿者一百余人,常態化開展文藝進校園等志愿服務活動。成立歙縣青年聯合會,覆蓋文化旅游等17個領域120名優秀青年,增強青年人才對歙縣經濟建設發展的參與感。
□通 訊 員 黃志強
本報記者 謝婷婷
責任編輯:祁夢寶